我和愛拾樂在去年年末决定做萬樂圖社,一年过去了,做了好多好玩的事,但好些都没来得及发布到豆瓣上,是个小小的遗憾。下面这个关于月历的文章,是这两天终于有了成品之后愛拾樂写的。我喜欢他的文章,关于这本月历,也关于我们。
终于赶在一九年结束前给即将到来的二〇年做了本月历。画仍是小胖的画,而且还是她的旧作,而且的而且,在一八年时,小胖已经用这套画做过一套月历卡,分赠给了几位朋友。从两年前的卡片,到如今这本月历,其间的一步一步,实不足为外人道,除我俩外,大概也只有大多数时充当义工但偶尔得逞荣升为王总的小王最清楚了。正如一位作者无需把写作过程中的技经肯綮都一一交待给受众,我们也不必把劳作中必然出现的种种曲折装扮成所谓的故事,以那些虚虚实实、真假参半、貌似懵懂实则机心的轶闻为诱饵,有意无意间把一位位天真的看客改造成任人驱遣的消费者。

这本月历演变成目前“经折装”的样子,大体满足了我们对“筹事历”这类物品的基本要求。比如,它不仅应该有经得起端详的画面,而且必须有基本备忘与筹划的功能性页面。

它既可置于桌面,又可以叠成小本子(15 x 12.5 x 1.6 cm),随身携带。

画面页与当月的备忘页处于同侧,画面页大体直立,便于直视,备忘页基本水平,便于记录书写。

直立好办,水平却不易,因此才生出目前这个横断面基本呈梯形的状态。(没看出前者“水平”与後者“梯形”之间的关联来的各位,可以留言。)

重要日期的标注,不拘于中西文化,也不限于官方法定,只须与人们的生活发生联系。比如,我们标注腊八,因为那天很多寺庙里可以喝到好喝又免费的粥;标七夕,是不想忘记在当夜的繁星中(如果看得到的话),试着找找传说中那遥望的两颗。
我们还要用繁体字,不仅因为它好看,它美,而且还因为,我们非常肯定地知道,小册子里不会出现龟儿子的龜,也不会出现郁闷的鬱,更不会让我们自己一笔一画地去手写。


月历一定兼行传统旧历的基它既可置于桌面,又可以叠成小本子(15 x 12.5 x 1.6 cm),随身携带。
本功能。作为历法,中国的旧历无比称心,它十九个回归年七闰的安排,既顾全得太阳,又从不冷落月亮,从这个角度说,只有犹太传统历法能与之相提并论,其周全与妥帖,时下通行的西历(格里高利历)完全不能企及。
所以,这个月历一定要给出二十四节气,纵然大寒时不冷,但它能告诉我们,脚下的这个星球在这个回归年里,走到了哪里。而且,单看那两个字,比如白露,比如谷雨,比如小满,都会生出无限的诗意。 所以,还要标出旧历每个月份的初一与十五。初一的当日,在日历格的右下角标注了当月月份,而十五那天的格子就更明显,圆月中有只若隐若现的萬樂兔。那是我们圖社的标识。


这次的月历仍属于待改进的样品,不可能下厂批量,所以属于百分之二百的纯手工,材料全部可回收。主体月历芯纸质特殊,粘贴时借鉴了传统的经折装手法。外壳采用欧洲古典书籍装订的常规工艺,整个过程,似乎重温了大约十五六年前我在Rouen美院书籍装订工作室度过的一个个晚上。
妥协的地方有三处:一是目前还没找到在质感、韧度和颜色三方面都比较理想的纸做封壳内衬;二是没能纳入表示月亮盈亏的月相表,姑且以旧历每月的十五略作提示;三,原本的画面中是以浅淡的印泥红对周末日期做标识的,但打印的效果不如意,所以印泥红只能暂且牺牲,画面看起来有些单调。

本来在圖社最初的工作计划中,与月历同时进行的还有手账一项。但分析主次之後,我们舍弃了在使用中个性化更为明显的手账,而先从月历着手。我个人对日程本、计划表这类东西有重度依赖,没有它不仅干不了活,而且好像也过不好日子,总需要清楚明天都要干什么,或者不干什么,今天晚上的觉才可能睡得踏实。在不可违的天命和时刻出现的随机之外,总还有无限多的空间需要人事去好好填补。而我们的周遭,凡事去好好规划的人,不多,计划之後去认真执行的人,更少。我们的整体气氛,好像并不习惯通过个体本身的时间管理来对在工作或生活中相关的彼此加以切实的约束,而是习惯于一方面指望一个外在于或是高于共同体的外力来约束甚至是惩罚共同体的全体成员,而另一方面,又通过表述极为模糊的约定来为个体的苟且与怠惰留有相当的余地。

“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
《小王子》里的这段话,肯定会有很多人觉得很美好,但恐怕也会有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份美好,只有那种非常明确的约定才有可能产生。总之,这份月历也寄托了我们自己对于明确约定的某种企盼,或者说是,某种爱。而更进一步的表达,将是我们下一步的手账。敬请期待吧。

最後之後张闻玉的《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推荐给所有对中国旧历心存感念的人
文/愛拾樂
摄影/Sanka
校对/小王